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,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,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线,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无删减版

服務熱線 虛擬漫游 微信購票 游客意見
調查表
返回頂部
歷史沿革
dynamic
歷史沿革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景區概況 > 景區歷史 > 歷史沿革 > 正文

程哲與“天涯”的歷史淵源

來源于:錄自《三亞日報》發布于:2017-03-02 09:03:06

7528 2

    清雍正四年(1726 ),三亞歷史上的古崖州,來了一位“徽州才子”,名叫程哲,當他把“天涯”兩個沉甸甸的大字,命題鐫刻在地處華夏最南端的濱海奇磊之后,“天涯”的地理命名,從此得到改寫,三亞也因之與“天涯”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    程哲(1668—1739),清代安徽歙縣岑山渡人,字圣歧,號蓉槎,徽州大鹽商后代,客居揚州,監生出身,清代“文壇領袖”王士禎的及門弟子,有“徽州才子”之譽。程哲是多才多藝的安徽古代名賢,也是中國文化史上名見經傳的刻書家、收藏家、鑒賞家和詩文家。《安徽府志》記載:“程哲,幼穎悟,嗜學,師事新城王士禎;博學深思,經史百家,靡不考究,收蓄書籍金石文字甚富。”程哲早年在揚州創辦了清代前期徽州府最著名的“七略書堂”,以傳播老師著作及中國經典文化為己任。他的老師王士禎對他作了這樣的評價:“門人圣岐,喜藏書,嘗求齋額于余,名之曰‘七略’。又聞其善鑒別古今圖畫尊彝之屬,所蓄甚富,筑樓三楹居之,焚香簾閣,精潔不減清悶,可謂風雅好事者也。”程哲所著詩文集堪稱經典,其中《蓉槎蠡說》十二卷,為清人筆記中之名品,收入《四庫全書存目》;《窯器說》收入《四庫全書》,成為現存最為珍貴的明代古窯器鑒賞與研究的文化典籍。1485079345685108.jpg

    程哲于雍正四年至七年三月,蒞任崖州知州,任上多有惠政,獲尊為崖州清代名宦。據光緒《崖州志》考,程哲履任期間,是崖州頻發大災之年:雍正元年,“颶風大作,山水暴漲”;三年,連遭兩次地震;四年,罕見大旱;五年,農作物失收,糧荒不濟。他上任伊始,臨災若定,撫恤百姓,為民請命,“開倉平糶,民得聊生”,州人感念他,“勒碑稱頌”。邊陲百姓多有陋習,他作歌碑勸喻州民:“勿嗜酒而沉醉,勿見色而貪淫;勿因風而曉坐,勿披露而夜行;勿因饑而飽食,勿因渴而多飲;勿因垢而晨沐,勿因倦而晝寢。”從衣食住行、修身養性等方面,誘導百姓培養日常文明與健康的生活習俗。

    有關程哲仕宦履歷及在崖州事典,《崖州志》簡略,而其家鄉的《新安岑山渡程氏支譜》,則志述頗詳:“(程哲)初任奉天錦州府寧遠州知州,例升知州,改補廣東瓊州府崖州知州。(在崖州)招撫生黎就化,黎童服教有知誦讀者。立唐宋三賢祠祀李德裕、胡銓、趙鼎。政績夥著。擢戶部員外郎,提升兩廣鹽運司,同歷潮州府同知,內遷福建司主事,以原官致仕。”譜諜所記,彌補了《崖州志》記載闕如。

    刻石命名“天涯”,也許是程哲在崖州上任所作的一件雅事。他獨具慧眼,頓生感悟,旨在為天地間留下一方名至實歸的“天涯”印記,并將它托付給鐘靈毓秀的古崖州珍藏。然而,他始料未及的是,他所命題之“天涯”,在二百多年之后,既成為了三亞的瑰寶。程哲將“天涯”賜題給古崖州,留下的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,一筆可持續開掘與升華的財富。三亞與“天涯”結緣,始于程哲。而今,當你懷著走進“天涯海角”的憧憬,穿行在三亞美麗浪漫的海天勝境之時,亦當感念這位卓識的古代名賢。

    三亞古之“天涯”系古道關隘畏途。在古代,“天涯”一詞,有著天地邊緣意蘊,多用指遐遠渺茫、險關畏途。程哲走進所謂“天下第一偏僻”、“炎州此去更無城”的古崖州,其命題“天涯”初衷,想必亦依循這一“天涯”本意。

    依托程哲命題的“天涯”等歷史人文資源打造的今日“天涯海角風游覽區”,在古代即是崖州境內最為險畏之域。此處位于“下馬嶺”斜峙入海的海灣角隅,是東部陸路進入崖州州治(今三亞市崖州區崖城鎮)以及由州治通往古代三亞境地(今三亞市主城區)必經之路。光緒《崖州志》“輿地志”對當時這一地域的狀況,分別作了這樣的描述:“(下馬嶺)斜峙海灣,有一徑可通行人。亂石棋布,潮長即不能往來……麓有巨石,高三丈”;“下馬嶺距城東六十里,周圍三十里。高七十丈。斜峙海灣,僅有一線可行。亂石如屋,聳塞海濱。潮長,不能往來。最宜設伏……匪常據行竊。過此,有二路入三亞境:一沿嶺從內地行,險而近;一從濱海行,坦而遠……馬嶺洵駐扎于此,為州治東路第二重關隘。”由此可見,程哲當年命題“天涯”之域,既是山海阻塞、難于往來的海灣古道,又是交通控制與軍事防御的要塞關隘,其址所地理狀況,恰與“天涯”古意神似。

    程哲攝取崖州山海地域命題“天涯”,雖使古之“天涯”意象在崖州海天間有了貼切的地理托物,但由于“天涯”古辭所寓之悲情色彩,在其后兩百年間,仍是令人聞之色變的險境畏途。州人未將之列為風景之屬,故無緣“崖州八景”之選,也沒有古代仕宦、文人墨客為之題詠的片語詩文,甚至連乾隆年間纂修的《崖州志》,亦舍而不錄。程哲題刻“天涯”史事,也在歷史塵煙中一度被遺忘。
    光緒二十年(1900),崖州知州鐘元棣主持重修《崖州志》,為“垂一州之實錄”,“遍啟州人,廣為拾采”,州志纂修者首次對“天涯”題刻實地勘查,并依采錄志入重修的《崖州志》,其中“輿地志”記為:“(下馬嶺)麓有巨石,高二丈。雍正間知州程哲刻“天涯”二字于上。今通名址地為天涯。”“金石”記為:“天涯”石刻,在下馬嶺海濱石上,與“海判南天”相去咫尺。字大三尺許。旁鐫“雍正十一年程哲。字四寸。”(今人考證實為雍正七年)。至此,程哲命題“天涯”遺跡及史事,歷170多年后,才得以載入地方文獻傳世。